73年范佛里特访华,点名要去韩先楚家乡看看,见面后:我输得不冤

发布日期:2024-12-21 09:11    点击次数:173

范佛里特早在二战时就已经成名,只要提到抗美援朝战争,就无法绕开这个名字,此人所率领的美军第八集团军确实给志愿军造成过不少麻烦。然而,尽管范佛里特将炮弹量使用到极致,他指挥的部队还是在多个战役中被志愿军击败。

美军的败局曾经让范佛里特十分郁闷,他始终想不明白一个问题,就是美军明明拥有远远优于志愿军的装备,为何还是在朝鲜战场上面临失败的结局?这个问题困扰了范佛里特足足二十年之久。直到1973年范佛里特来华访问,他才逐渐解开这个谜团。

1972年随着中美建交,先是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,这件事在世界上引起巨大的震动,西方媒体甚至认为中美建交是世界格局新变化的开始。

这一年,范佛里特已经80岁高龄,早在1953年范佛里特就以上将的身份从美国陆军退休,范佛里特后来亲口承认过:“本来我还想再干几年,可是我必须为朝鲜战场上美军的失败负责,所以我是被志愿军打退休的。”

展开剩余91%

已经80岁高龄的范佛里特尽管已经退出美军军界多年,但是尼克松突然对他发出邀请,任命他为美国国家安全顾问,并希望他去中国看看。1973年,尼克松向中国驻美大使馆发出申请,最终毛主席决定批准范佛里特的访华之旅。

这一年的秋天,范佛里特乘坐美国政府的专机抵达北京,外交部特意安排了记者全程陪同采访范佛里特。

范佛里特在北京各地参观了三天,新中国的快速发展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。记者在采访他的过程中,意外发现范佛里特对我军的很多高级将领很了解,他问起了很多人的情况,当得知曾经的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身体很不好之后,他的反应更是出乎记者的意料,范佛里特神情十分落寞,他对记者说道:“虽然我们曾经在战场上是对手,但是我很佩服彭德怀的指挥水平。没想到他也已经老了了,真是太可惜了!”

随后范佛里特特意提到了韩先楚将军,范佛里特说道:“我知道韩先楚是志愿军的副司令员,我领教过他的厉害,他指挥风格多变,他的部队很善于穿插作战,总是出现在我们意想不到的地方。”

范佛里特这段话说得很准确,基本说明白了韩先楚将军的指挥风格,范佛里特可能不知道的是,韩先楚当年可是卫立煌和陈诚口中的“旋风司令”,杜聿明曾经也说过这样的话:“韩先楚的部队总是神出鬼没,越是你想不到的地方,韩先楚就会率部突然出现,和韩先楚交手,想赢他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。”

范佛里特在北京的行程即将结束,他突然提出想见见韩先楚,但是这种事哪里是记者能够做主的,范佛里特看到随行记者面露难色,他想了想又说道:“实在不行,你们能带我去韩先楚的家乡看看吗?”

记者对范佛里特的执着感觉奇怪,但是还是答应了他这个要求。韩先楚的家乡在湖北省的红安县,这里是名副其实的将军摇篮,我们所有开国将领中,有223位都是红安人,像陈锡联、秦基伟将军也是红安人。

不止如此,红安县还诞生了三个主力部队,分别是红四方面军、红25军、红28军,红四方面军就不用多说了,总指挥是徐向前元帅,这支部队是红军绝对的主力部队。红25军后来的司令员是徐海东大将,这是一支留守军团,却承担着分散敌人兵力,保护革命家属的重任。红28军,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新四军第四支队,这支部队后来成为新四军的主力,徐海东和张云逸两位大将都担任过这支部队的司令员。

红安县人民为了革命事业立下了大功,一个县的人口本来就有限,从土地革命时期到新中国成立,红安籍战士先后有14万人牺牲在战场,这个数字几乎占据了红安县大部分人口。

第二天一大早,范佛里特从北京出发前往湖北省红安县,一到地方范佛里特发现这里的发展和北京的差距很大。他连忙问记者:“这个地方是很穷吗?”

记者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,范佛里特继续说道:“韩先楚将军就是出身在这个地方啊!原来他也是一位‘穷人’。可是他为什么这么厉害呢?”

记者连忙回答:“我们中国有句老话,穷人的孩子早当家!”

随后范佛里特前往红安县的一处村庄,映入眼帘的是一帮朴实的农民正在辛勤劳作的场景,大家对这个突然到访的外国人很好奇,纷纷抬头看向范佛里特,此时范佛里特发现田间的一位老人的脸很熟悉,他愣了一下然后大声说道:“快看!那不是韩先楚将军吗?”

记者顺着方向看去,发现这位正在干活的老人正是韩先楚上将,他也感觉十分惊讶。韩先楚也发现来人正是自己曾经的对手范佛里特。

有时候真的不得不佩服命运这东西,简直就是造化弄人。韩先楚将军当时担任着兰州军区司令员的职务,他好久没有回老家看看了,这次正好回到红安看看父老乡亲,碰巧赶上老乡忙农活,他就撸起袖子到田里帮起忙来了。

谁也没想到范佛里特和韩先楚竟然以这样的方式见面了。

范佛里特快速上前,他显得很激动,韩先楚也停下手中的活,范佛里特伸出手想要和韩先楚握手,但是韩先楚示意自己手上有泥土,范佛里特并没有介意,他紧紧握住韩先楚的手。

随后两人来到韩先楚的祖屋,范佛里特环视了一下屋子的环境,然后很惊讶地问道:“韩先楚将军!这里就是你的家乡?”

韩先楚点点头,然后说道:“是的!我是在这里长大的!我们中国人讲究落叶归根,所以我一旦有空总是回来看看!”

最让范佛里特惊奇的是,韩先楚作为一个上将,曾经指挥千军万马的人物,竟然会蹲在田间干农活。韩先楚也看出了他的疑问,便解释说:“在军队里,我是一名指挥员。但是到了家乡,我就是红安县这片土地的儿子,和千千万万普通中国人一样,正巧赶上乡亲们收庄稼,我就搭把手。可能你不知道,我小时候就是干农活的好手呢!”

韩先楚说出这个话后显得十分骄傲,范佛里特却十分动容,在美国那种等级森严的环境下,这样的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。

范佛里特似乎一下子找到了困扰自己多年的问题的答案,他终于明白当年志愿军为什么会战胜美军了,也终于明白为什么志愿军的战士一个个都不怕死,也明白了为什么志愿军的战士们可以那么团结。

原因很复杂,但是也很简单。毛主席也好,韩先楚这样的战将也好,他们从来都不觉得自己高高在上,他们总是俯下身子和老百姓们在一起,所以中国人永远可以发挥团结的精神,老百姓们也始终会相信自己内心的信仰是绝对正确的。

范佛里特和韩先楚交流了很多问题,但是两人都没有提到和抗美援朝相关的任何事情,这是一种默契。

最起码在韩先楚看来,他是不愿意提起的,因为韩先楚很早就说过:“我是不愿意讲抗美援朝战争中谁的功劳大,谁的功劳小的。因为这样讲并不好,我们很多优秀的战士都牺牲在了朝鲜,他们的功劳最大,可是他们的骸骨还留在那里呢。我们活着的人有什么资格去夸自己的功劳呢?”

短暂的交流结束后,范佛里特起身离开,韩先楚对范佛里特的突然来访显得云淡风轻,他和范佛里特告别后又立刻投身到农活里去了。

范佛里特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,在回程的途中一直没有和记者说话,沉默了很久很久以后,范佛里特很感慨地说道:“现在看来!我在朝鲜输给韩先楚是不冤枉的。”

从某些角度出发,没有人喜欢战争,但是有的战争不得不打,像抗美援朝战争,这是我们的立国之战,是毛主席向世界列强的宣告,毛主席告诉这些列强一个道理:“中国人民不怕任何侵略,我们就算流血牺牲也要捍卫国家的尊严和主权。新中国区别于旧社会的中国,我们不再任人宰割,豺狼虎豹来了,自然会有猎枪招呼。”

范佛里特回到美国后详细记录了自己的中国之行,并将自己的见闻整理成了详细的报告交给了尼克松。此时的尼克松有些意气风发,因为他刚刚在连任美国总统的选举中获胜,当然他肯定没有想到自己会在一年后的“水门事件”中黯然下台。

尼克松自己也是军人出身,在二战期间曾在美国海军服役,所以他对军事上的一些问题会有自己的一些思考。

尼克松看到范佛里特的报告后陷入沉思,他没有想到当年搞出“范佛里特弹药量”的司令员竟然会一个劲地夸赞中国。

早在当年朝鲜战争停战的时候,美国的克拉克上将就说过:“永远不要和中国发生战争,没有人可以在陆地上战胜中国军人。”

这一次范佛里特再次重申了这个观点,他在报告里写道:“假以时日,中国一定会在世界强国中崛起,而且会以不可阻挡的势头发展起来。所以美国永远不要低估中国的潜力,也不要试图和中国发生战争。这个民族和世界上的任何民族都不一样,也许其他民族也聪明、勤劳,但是中华民族还拥有很深的文化底蕴,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团结,他们有一种别人看不见的信仰,可以随时为自己的国家献出自己的一切。”

范佛里特的报告只引起了尼克松的重视,因为尼克松也去过中国,他了解范佛里特得出这些结论的原因,可惜尼克松一年后下台了,他的继任者们并没有重视范佛里特和尼克松的意见,他们极力想扼制中国的发展,不过现实证明,中国的发展确实势不可挡。

其实一直以来,在中国的外交史上都有一个难以解释的现象,任何国外元首只要来中国参观后,他们都会得出类似于范佛里特这样的结论,只是有些西方政客不愿意承认而已,尽管他们对这一切都心知肚明。

就像之前尼克松访华,他在来华之前,美国媒体也是各种造势,声称这是一场美国压倒性的外交,结果真的如此吗?

毛主席超高的外交智慧从来不允许这种情况发生,尼克松抵达北京的当天下午毛主席接见了他,在谈话中毛主席没有提到任何中美关系、国际大势等问题,他和尼克松聊起了哲学,长达一个半小时的谈话,尼克松都显得局促不安,原因是毛主席将哲学和政治、经济、军事等话题结合起来讲了很多,而尼克松被毛主席的话彻底折服。

尼克松后来在自己的回忆录里提到自己和毛主席会晤时的感受,尼克松写道:“毛泽东和我谈了很长时间的哲学,我当时听得云里雾里。我在毛泽东的面前就像是犯了错的小学生,不敢有丝毫的谎言,他睿智的眼神仿佛已经将我看透。这一刻我才知道,毛泽东为什么被称为伟人,他一直牢牢地掌控着这个世界。”

很多人怀疑过尼克松有没有说过这样的话,现在网络很发达,尼克松的自传很容易就能找到,你翻开到这一段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这些内容。

将话题回到韩先楚身上。这位战无不胜的战将拥有出色的军事眼光,他担任志愿军副总司令的时候仅仅40岁,他年轻且富有活力,在赶赴朝鲜之前,韩先楚刚刚和邓华指挥了海南岛战役,这是流芳千古的战功。

很多人都知道梁兴初率领38军在朝鲜第二次战役中打出了“万岁军”的威名,但是38军能够突袭三所里包围美军,这和韩先楚的指挥息息相关。

梁兴初在第一次战役中错失良机遭到彭德怀的严厉批评,整个38军上下都憋着一股劲,韩先楚作为志愿军第13兵团司令员,他决定在第二次战役中亲自坐镇指挥。

当时彭德怀为了诱敌深入,下令38军向后撤退了30里,这让38军军长梁兴初有些坐立不安,韩先楚坐镇38军指挥部,他一下子看出梁兴初的担心,他说道:“梁兴初!我知道你紧张的原因,在你的身后就是鸭绿江,你是不是感觉自己防御压力很大?”

梁兴初连忙点点头,韩先楚又说道:“我告诉你!这一次我们不需要防守,我的意思是让38军打出去,在德川一带先消灭敌人的部分力量,再长途奔袭至三所里地区,切断美军主力的退路,和兄弟部队配合全歼敌人主力。”

这个作战计划很符合韩先楚的风格,不过这样的作战计划对部队的机动性要求很高,梁兴初不免还是很担心,他尤其担心自己的部队能否按时抵达三所里地区。

韩先楚看到梁兴初的样子,他立刻拍板决定:“就按这个计划来!出了问题和你梁兴初无关,由我来承担。”

后来的结局也没有让韩先楚失望,梁兴初率领38军及时赶至三所里地区,并组织部队进行松骨峰阻击战,这场阻击战之所以打得惨烈,是因为美军也明白,如果他们无法越过松骨峰,等待他们的只有灭亡的下场。

在美军巨大的求生欲望下,他们不顾一切向松骨峰发起进攻,多处高地十几次反复易手,但是顽强的38军第335团顶住了美军的疯狂进攻。

在物资极其缺乏的情况下,335团的战士不惜冲下高地和敌人进行肉搏战,整个335团大多数战士都受了伤,但是就算在这样极度困难的情况下,没有一位战士选择后退,在战斗最胶着的时候,335团的团长动员全团说道:“第一次战役我们38军没有完成上级的制定任务,因此受到批评,今天是为38军正名的时候,我们要一雪前耻,我已经决定与阵地共存亡。”

美军最终还是无法战胜志愿军,松骨峰一直牢牢掌握在我军手中,最终志愿军主力对美军形成合围,此战歼灭了1.1万敌人。

后来彭德怀做了战后总结,他认为38军的打法虽然冒险,但是却收到了奇效,他很高兴地对韩先楚说道:“好小子!你在东北战场上是‘旋风司令’,现在又将这股旋风吹到了朝鲜战场了了。”

1985年,美国的国务卿基辛格公开了范佛里特的报告,当时在美国引起了很大的舆论,朝鲜战争的往事再次被美国媒体拿出来报道,一时间美国很多知名媒体都想采访范佛里特,这一年范佛里特已经92岁,他拒绝了一切访问邀请,闭口不提和朝鲜战场有关的任何事情。

仅仅一年多后,韩先楚将军逝世,基辛格去看望范佛里特的时候将此事告诉了他,范佛里特竟然情绪激动起来,他低头小声哭泣,他的反应让基辛格十分意外,他问范佛里特:“韩先楚和算是感情深厚的朋友吗?”

范佛里特轻轻摇摇头,他回答说:“我们算不上朋友,我们在战场上是对手,我在十几年前见过他。他是一个朴实的人,有着军人独有的魅力。我们在战场上都很熟悉对方。”

发布于:天津市

相关资讯